中国经济增长进程中的动能切换与结构转型

被引:21
作者
刘凤良 [1 ,2 ]
章潇萌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3] 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
关键词
增速换挡; 结构转换; 动力分解; 新动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增速换挡的同时呈现出结构转换的特征。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可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4年,结构效应增强,主要源于加入WTO后外贸扩大和金融体制改革带来的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2005—2008年,结构效应减弱,主要归因于国际分工形成的产业结构固化、行政垄断、信贷政策和以总量增加为主的发展模式的负向作用;2009年至今,结构效应呈震荡态势,体现出反危机政策消化期特征。结合跨国比较结果进行的分析表明,结构效应随着经济发展逐渐下降。因此,在新动能定位上,我国应更加关注部门内的效率提升,强调新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而不是过度依赖新兴行业创造。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信贷约束、政府消费与中国实际经济周期 [J].
陈晓光 ;
张宇麟 .
经济研究, 2010, 45 (12) :48-59
[2]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 [J].
刘伟 ;
张辉 .
经济研究, 2008, 43 (11) :4-15
[3]   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J].
林毅夫 ;
刘明兴 ;
章奇 .
管理世界, 2004, (08) :81-89+127
[4]  
Globalization, Structural Chang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with an Update on Africa[J] . Margaret McMillan.World Development . 2013
[5]   Growing Like China [J].
Song, Zheng ;
Storesletten, Kjetil ;
Zilibotti, Fabrizio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1, 101 (01) :196-233
[6]  
Productivity growth in Asian manufacturing: the structural bonus hypothesis examined[J] . Marcel P Timmer,Adam Szirmai.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2000 (4)
[7]  
Chapter 21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a 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J] . Ben S. Bernanke,Mark Gertler,Simon Gilchrist.Handbook of Macroeconomics . 1999
[8]   Credit cycles [J].
Kiyotaki, N ;
Moore, J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7, 105 (02) :211-248
[9]  
An Analysi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State Capitalism inChina. Szamosszegi,A,Kyle,C.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