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2~24日三门峡市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2
作者
李永智 [1 ,2 ]
王黎娟 [1 ]
李京梅 [2 ]
李晓林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河南省三门峡市气象局
关键词
低涡; 切变线; 暴雨过程; 特征分析; 三门峡市;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1.33.021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22~24日三门峡市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暴雨区一直处于中低空低涡前部、切变线的南侧强风速带中,使得一直存在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在暴雨区西部存在强烈的涡旋运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从雷达基本速度产品分析出很多典型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些系统直接导致了大强度降水;速度场上的逆风区(包括速度低值中心)能够很好地判别暴雨和暴雨落区,暴雨就发生在逆风区发生地或影响区周围。
引用
收藏
页码:20849 / 2085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背景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 [J].
王黎娟 ;
管兆勇 ;
何金海 .
气象科学, 2008, (01) :1-7
[2]   “049”川渝暴雨的Q矢量与湿位涡分析 [J].
段海霞 ;
陆维松 ;
毕宝贵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5) :674-680
[3]   2005年6月广东特大暴雨垂直螺旋度分析 [J].
尤红 ;
姜丽萍 ;
彭端 ;
夏冠聪 .
气象, 2007, (04) :71-76
[4]   2004年7月黄淮特大暴雨的天气动力学分析 [J].
杨克明 ;
林建 ;
康志明 ;
郭文华 .
高原气象 , 2006, (05) :781-791
[5]   平均螺旋度在强降水过程中的诊断分析 [J].
黄勇 ;
张晓芳 ;
陆汉城 .
气象科学, 2006, (02) :171-176
[6]   一次江淮暴雨过程中干空气侵入的诊断分析 [J].
阎凤霞 ;
寿绍文 ;
张艳玲 ;
沈新勇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1) :117-124
[7]   强暴雨系统中湿位涡异常的诊断分析 [J].
高守亭 ;
雷霆 ;
周玉淑 ;
董敏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6) :662-670
[8]   一次江淮暴雨的MPV及对称不稳定研究 [J].
李耀辉 ;
寿绍文 .
气象科学, 2000, (02) :1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