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253
作者
尹海龙
徐祖信
机构
[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综合水质评价; 污染指数法; 模糊评价法; 灰色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人工神经网络法; 水质标识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4 [水质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为探讨综合水质评价结论的科学合理性,对典型的7种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模糊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归类分析其特性的基础上,针对代表性的评价样本,进行了综合水质评价比较研究。主要结论为:①单因子评价法以最差水质指标所属类别作为综合水质类别,评价结论表现为过保护;②污染指数法能够直观判断综合水质是否达到功能区目标,但是不能判断综合水质类别;③对模糊数学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法、BP人工神经网络法和水质标识指数法等5种典型评价方法,当综合水质为ⅠⅤ类水情形时,这几种方法评价结论基本一致,证明这5种典型评价方法对ⅠⅤ类水的评价结论具有科学合理性;④当综合水质为劣Ⅴ类水时,模糊数学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法、BP人工神经网络法的评价结论偏保守,而水质标识指数法解决了劣Ⅴ类水质的连续性描述问题,能够对劣Ⅴ类水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并对ⅠⅤ类水、劣Ⅴ类水不黑臭、劣Ⅴ类水黑臭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定性与定量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729 / 7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我国河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 [J].
徐祖信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482-488
[2]   我国河流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 [J].
徐祖信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321-325
[3]   模糊综合评价在天然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孙靖南 ;
邹志红 ;
任广平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5, (02) :45-48
[4]   近20年来湘江水质变化分析 [J].
陈咏淑 ;
吴甫成 ;
吕焕哲 ;
姚成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5) :508-512
[5]   三峡水库蓄水前库区水质状况研究 [J].
戴润泉 ;
臧小平 ;
邱光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2) :124-127
[6]   几种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 [J].
朱静平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2, (04) :62-67
[7]   环境水质评价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J].
兰文辉 ;
安海燕 .
干旱环境监测, 2002, (03) :167-169
[8]   基于灰色聚类决策的水质评价方法 [J].
贺北方 ;
王效宇 ;
贺晓菊 ;
马细霞 ;
刘宜峰 .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01) :10-13
[9]   四种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 [J].
郭劲松 ;
龙腾锐 ;
霍国友 ;
王红 .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0, (04) :6-12
[10]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与水质类别判定的关系 [J].
蒋火华 ;
朱建平 ;
梁德华 ;
吴贞丽 .
中国环境监测, 1999, (06)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