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域经济趋同测度研究

被引:3
作者
周海燕 [1 ,2 ]
柏杨 [3 ]
机构
[1]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 安徽大学
[3] 浙江省舟山市旅游局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趋同; 环渤海经济圈; 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13.23.049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一增长极,为研究其城市间的经济增长情况,区域间经济差距及其动态演进趋势,文章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测度了1985~2009年间环渤海经济圈城市间的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环渤海经济圈圈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内不存在趋同,而是发散的,只是在个别时间段内存在趋同,说明环渤海经济圈城市间的经济差异拉大,但是差距拉大的速度是缓慢的。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增加有利于经济趋同,而储蓄增加会导致经济趋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 [J].
白雪梅 ;
赵峰 .
财经问题研究, 2011, (04) :108-115
[2]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长三角1993-2006年132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 [J].
张学良 .
财经研究, 2009, 35 (07) :100-109
[3]   参数异质性、经济趋同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J].
周业安 ;
章泉 .
经济研究, 2008, (01) :60-75+102
[4]   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经济研究, 2006, (10) :52-61
[5]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增长收敛微观机制的分析 [J].
赵伟 ;
马瑞永 .
管理世界, 2005, (11) :12-21
[6]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趋同分析 [J].
徐现祥 ;
李郇 .
经济研究, 2004, (05) :40-48
[7]   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 [J].
林毅夫 ;
刘明兴 .
世界经济, 2003, (08) :3-14+80
[8]   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 [J].
马拴友 ;
于红霞 .
经济研究, 2003, (03) :26-33+90
[9]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
[10]   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J].
刘强 .
经济研究, 2001, (06) :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