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源性高代谢与早期肠道营养研究之一——烧伤引发肠源性高代谢

被引:10
作者
汪仕良
黎鳌
尤忠义
邵洪
余斌
朱云
余静波
王凤君
李超志
王少龙
唐成功
赵云
机构
[1]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
关键词
肠源性高代谢,肠道营养,烧伤;
D O I
10.16151/j.1007-810x.1996.01.001
中图分类号
R459.3 [饮食疗法、临床营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5 ;
摘要
烧(创)伤后高代谢消耗是创伤应激、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面是烧伤高代谢的主要源由,这已是公认的事实;烧伤后是否存在肠源性高代谢,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80年代末起,共用豚(大)鼠200只、兔60只、小香猪30头,建立四种动物模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又观察了21例严重烧伤病人〔TBSA45±12.6%,深度烧伤29.8±8.9%〕。实验随机至少分为两组,即早期喂养组及延迟喂养组。研究结果发现,严重烧伤后门脉、肠粘膜血流量下降,肠粘膜氧耗量增加,肠组织可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结构以及吸收、分泌、运动、屏障功能均明显受影响,肠道细菌、内毒素易位增加,枯否细胞等巨噬系统活化,分解激素、TNF、PGE2、IL-8等炎症介质增加,以致代谢率增高。因此,可以认为烧伤后存在“肠源性高代谢”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60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