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高原主要断裂带电性结构特征

被引:17
作者
谢成良 [1 ,2 ]
叶高峰 [1 ,2 ]
魏文博 [1 ,2 ,3 ]
金胜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昆仑断裂带; 柴北缘断裂带; 电性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325 [];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对600线的部分测点及2100线的全部测点构成的五道梁—绿草山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进行了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得到青藏高原中北部二维电性结构模型.根据该电性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域重、磁及区域地质资料推断了青藏高原中北部主要断裂的位置、产状和切割深度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北部发育有F1—F16一系列深断裂.其中,F1(苟鲁山克错—囊谦断裂带)和F9(乌兰乌拉湖—玉树断裂带)共同构成金沙江缝合带的北界,是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块与羌塘—唐古拉地块的分界线;F4、F10—F12共同构成昆仑断裂带,F4(阿尼玛卿断裂带)是南部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体和北部北昆仑-柴达木地体的分界线;F6、F13—F16为柴北缘断裂带,由南倾的岩石圈深断裂F6和一系列产状相背、北倾的逆冲断裂F13—F16所构成;F7和F8可能反映岩石圈内产状平缓、隐伏的滑脱构造形迹.
引用
收藏
页码:3991 / 4002
页数:1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