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对高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谢席胜
黄宗文
李秀钧
刘衡川
机构
[1] 自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
[4]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四川省自贡市
[5] 四川省成都市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内皮,血管/细胞学; 葡萄糖; 脂肪酸类; 黄芪; 一氧化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探讨高葡萄糖和非酯化脂肪酸(freefattyacids,FFA)对人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产生的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和黄芪的干预作用,以及黄芪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VEC为对象,观察以5.5mmol/L葡萄糖(对照组),10,20和30mmol/L葡萄糖,0.125,0.250和0.500mmol/L非酯化脂肪酸、高浓度葡萄糖+高浓度油酸和/或棕榈酸,2,20和200g/L黄芪,低、中、高质量浓度黄芪+高浓度葡萄糖,高浓度油酸和/或棕榈酸+低、中、高质量浓度黄芪,高浓度葡萄糖+高浓度油酸和/或棕榈酸+低、中、高质量浓度黄芪培养液培养后,VEC上清液中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VEC经含30mmol/L葡萄糖及30mmol/L葡萄糖+0.500mmol/L棕榈酸培养后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不同浓度黄芪处理后,一氧化氮升高组人VEC一氧化氮水平均有下降,以高质量浓度黄芪(200g/L)试验组最明显。相反,VEC在0.500mmol/L油酸、0.500mmol/L棕榈酸+0.500mmol/L油酸和30mmol/L葡萄糖+0.500mmol/L油酸+0.500mmol/L棕榈酸条件下培养后,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不同浓度黄芪处理后,一氧化氮下降组人VEC一氧化氮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
引用
收藏
页码:6683 / 6685+6532 +65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机制研究探要 [J].
谢席胜 .
中医药学刊 , 2003, (10) :1741-1742
[2]   葡萄糖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J].
黄雌友 ;
文格波 ;
曹仁贤 ;
刘江华 .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04) :331-334
[3]   血管内皮功能研究现状 [J].
曹剑 ;
李小鹰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2, (03) :206-208
[4]   一氧化氮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J].
刘国庆 ;
董砚虎 .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1999, (06) :25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