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空与SF气体串联间隙的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介质恢复特性

被引:9
作者
程显 [1 ,2 ]
杨培远 [1 ,2 ]
葛国伟 [1 ,2 ]
吴启亮 [1 ]
李泰煜 [1 ]
机构
[1]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 不详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真空间隙; SF6气体间隙; 高压直流断路器; 电压零休; 介质恢复特性;
D O I
10.13336/j.1003-6520.hve.20190731005
中图分类号
TM561 [断路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不同间隙串联用于高压直流开断的介质恢复特性,分析了基于真空与SF6气体串联间隙的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得到其分压措施和"电压零休"创造方式。然后分别从固有和实际两方面研究了直流开断时真空与SF6气体串联间隙的介质恢复特性,采用60 k V/8μs的高压脉冲源测试其固有介质恢复特性,系统研究了不同开距/不同电流下降率时真空间隙与SF6气体间隙固有介质恢复特性,并基于试验结果理论推导了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理想介质恢复强度;通过搭建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试验样机进行了开断测试,研究了有/无"电压零休"、有/无分压措施对实际介质恢复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真空与SF6气体间隙分别为5~7 mm和25~45 mm开距时介质恢复时间分别为20μs和200μs,最终的介质恢复强度(即介质的击穿电压)可达40 kV和60 kV,可推导得出"电压零休"时间为100μs时真空与SF6气体串联间隙理想介质恢复强度可达80 kV。实际直流开断验证了"电压零休"方式和分压措施可以实现真空与SF6气体串联间隙协同开断,为新型高压直流断路器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393 / 24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真空断路器与SF6断路器串联的新型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理论分析<iclass="icon-zqcb"></i> [J].
程显 ;
葛国伟 ;
杨培远 ;
吴启亮 ;
廖敏夫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9, 39 (06) :68-74
[2]   耦合型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研究 [J].
潘垣 ;
袁召 ;
陈立学 ;
徐敏 ;
刘黎明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8, 38 (24) :7113-7120+7437
[3]   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工程应用研究 [J].
陈名 ;
黎小林 ;
许树楷 ;
张祖安 ;
李岩 ;
饶宏 ;
何俊佳 ;
李艳林 .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8, 1 (04) :423-429
[4]   直流断路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研究 [J].
徐政 ;
肖晃庆 ;
徐雨哲 .
高电压技术, 2018, 44 (02) :347-357
[5]   耦合型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设计及仿真 [J].
陈名 ;
徐惠 ;
张祖安 ;
黎小林 ;
饶宏 ;
袁召 .
高电压技术, 2018, 44 (02) :380-387
[6]   基于SF替代气体的高压混合断路器开断特性 [J].
程显 ;
陈占清 ;
葛国伟 ;
焦连曜 ;
廖敏夫 .
高电压技术, 2017, 43 (12) :3862-3868
[7]   双向强迫换流型直流限流断路器的分析与设计 [J].
杨锋 ;
高海林 ;
江壮贤 ;
庄劲武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7, 37 (09) :2701-2708
[8]   直流真空断路器模块的机械联动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 [J].
董文亮 ;
邹积岩 ;
郭兴宇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7, 37 (04) :1005-1012
[9]   多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介质恢复强度研究 [J].
刘晓明 ;
黄翀阳 ;
邹积岩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 (19) :5357-5364+5418
[10]   高压直流断路器研究综述 [J].
史宗谦 ;
贾申利 .
高压电器, 2015, 51 (1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