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变化及干预性治疗

被引:2
作者
李利文
刘流
何小京
周建美
李李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长沙,长沙,长沙,长沙,长沙
关键词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体外循环; 乌司他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4.1 [体外循环及复苏术];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变化,探讨体外循环期间乌司他丁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2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1例。乌司他丁组按1.2×104U/kg给乌司他丁,于麻醉诱导后劈胸骨前经静脉给予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经体外循环机转入体内。对照组用等量复方氯化钠代替。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20min(T2)、停机1h(T3)、停机6h(T4)及停机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的浓度。结果:组内比较2组患者TNF-ɑ和IL-6的浓度在T2,T3,T4时均明显高于T1期(P<0.05),W组在T5恢复到T1水平;2组之间比较C组TNF-α和IL-6的浓度在T2,T3,T4,T5时均明显高于W组(P<0.01)。组内比较2组患者sICAM-1和sP-选择素的浓度在T3,T4时均较T1明显升高(P<0.05),到T5时sICAM-1和sP-选择素的浓度已下降,其中W组的sICAM-1已降至接近T1水平(P>0.05);2组之间比较C组的sICAM-1和sP-选择素的浓度在T4,T5时明显高于W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可引起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乌司他丁能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及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利于减轻CPB所致的炎症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417 / 41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前后细胞因子水平观察 [J].
许运宾 ;
郭兰敏 ;
陈忠堂 ;
范全心 ;
邹承伟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2, (03) :233-235
[2]   粘附分子与体外循环中炎症反应的关系 [J].
范慧敏 ;
张凯伦 ;
孙宗全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0, (03)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