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核不育水稻在寒冷稻作区的育性转换特性及开花习性

被引:4
作者
吴长明
曹静明
傅秀林
机构
[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吉林公主岭,吉林公主岭
关键词
育性转换; 杂交粳稻; 光敏核不育水稻; 寒冷稻作区;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93.02.01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的发现与深入研究给杂交粳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途径,但易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特点又制约了其应用的范围。因此,为了采用相应的育种手段在寒冷稻作区利用这种资源,尚需进一步弄清其在本生态区的表现特点。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观察31116S等代表性的粳型PGMR的育性转换特性和开花习性,为有效地将其应用于寒地杂交粳稻的选育提供参考资料。1 材料与方法1989年自辽宁、武汉等地引入31116S、N5047S、6085S、6283S等4份有代表性的粳型PGMR,并经海南自交繁殖,1990年在吉林省农科院水稻试验田(43°31′N)分期播种(表1)。并以31116S为试材,每隔3~4d播种一批(图1),4叶1心时移栽大田,株行距13.3cm×30cm,3行区,每行20株。以31116S、N5047S、6085S、6283S为材料,设置13.0、13.5、14.0、14.5、15.0h 5种不同光照时间处理。具体做法是每处理用塑料槽种30株,株行距10cm×20cm,同一光长处理的不同材料种植于同一槽内,用3层黑布遮光严密。以上各不同处理在抽穗期用I2-KI染色观察20个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6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