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差异成因分析——对长三角16市的考察

被引:4
作者
胡艳君
李应博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所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经济差异; 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长三角地区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运用一个经典的经济增长模型,对长三角16市之间经济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离上海的距离表示的区位因素、政府支出、人均储蓄水平以及第三产业对长三角16市经济增长及其差异形成没有显著的影响;长三角16市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而收敛的条件就是对经济增长起正向促进作用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而这些因素也是较落后市缩小与发达市之间差异的条件。这些结果也表明长三角地区各市目前仍处于靠投资和外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而消费品市场状况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表明长三角地区各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近年来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 [J].
许召元 ;
李善同 .
经济研究, 2006, (07) :106-116
[2]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 [J].
彭国华 .
经济研究, 2005, (09) :19-29
[3]   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 [J].
董先安 .
经济研究, 2004, (09) :48-59
[4]   政府规模和经济收敛 [J].
戴广 .
经济学(季刊), 2004, (02) :639-656
[5]   我国地区经济的收敛与增长决定力量:1978~1997 [J].
刘木平 ;
舒元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5) :11-16
[6]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高铁梅主编, 2006
[7]  
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吴玉鸣著, 2005
[8]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洪银兴,刘志彪等著, 2003
[9]  
高等计量经济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李子奈,叶阿忠编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