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高密度培养中的生长指标和适应机制

被引:11
作者
张展
刘建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 青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
[4] 青岛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生长; 高密度; 适应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8.4 [藻类养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雨生红球藻为材料,利用5 cm光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在室内人工光照、通气条件下,建立高密度培养体系,探讨了微藻高密度培养中的生长指标问题。结果发现,表述微藻生长的传统指标出现失真现象。如在高密度培养生物量增加时,叶绿素含量或细胞数目指标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干重指标反映的生长信息相背离,甚至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密度增高,细胞间的互相遮蔽作用加剧,单个藻细胞所能获得的光能逐渐减少。细胞在适应光能减弱的过程中,无论藻细胞体积大小还是单个藻细胞叶绿素含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建议评估高密度体系中微藻细胞的生长状况时,应当充分地考虑高密度效应对藻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从对多种生长指标的综合分析中获得正确、客观的生长信息。同时,作者还发现微藻细胞群体和个体之间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高密度适应机制,协同适应机制和争夺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同培养基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累积的影响 [J].
吴忠兴 ;
庄惠如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75-79
[2]   红球藻研究进展 [J].
邱保胜 ;
刘其芳 .
水生生物学报, 2000, (05) :546-554
[3]   雨生红球藻混合营养与异养培养研究 [J].
庄惠如 ;
陈必链 ;
王明兹 ;
卢海声 ;
施巧琴 ;
不详 .
微生物学通报 , 2000, (03) :198-201
[4]   雨生红球藻的细胞周期初探 [J].
刘建国 ;
殷明焱 ;
张京浦 ;
孟昭才 ;
WFBourne .
海洋与湖沼, 2000, (02) :145-150
[5]   雨生红球藻培养基的改良 [J].
邱保胜 ;
刘其芳 .
水生生物学报, 1999, (04) :391-394
[6]   光强、循环速度和温度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J].
鞠宝 ;
王长海 .
海洋通报, 1999, (03) :35-40
[7]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6B)培养条件研究 [J].
邱保胜 ;
刘其芳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1) :114-120
[8]   Production of astaxanthin by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in a sequential heterotrophic-photoautotrophic culture [J].
Hata, N ;
Ogbonna, JC ;
Hasegawa, Y ;
Taroda, H ;
Tanaka, H .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2001, 13 (05) :395-402
[9]   Ultrahigh-cell-density culture of a marine green alga Chlorococcum littorale in a flat-plate photobioreactor [J].
Hu, Q ;
Kurano, N ;
Kawachi, M ;
Iwasaki, I ;
Miyachi, S .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1998, 49 (06) :655-662
[10]   CULTURE OF THE ASTAXANTHIN-PRODUCING GREEN-ALGA HAEMATOCOCCUS-PLUVIALIS .1. EFFECTS OF NUTRIENTS ON GROWTH AND CELL TYPE [J].
BOROWITZKA, MA ;
HUISMAN, JM ;
OSBORN, A .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1991, 3 (04) :29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