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

被引:6
作者
徐少安
刘建
沈锦根
王学军
机构
[1]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
关键词
后季稻;塑盘旱育秧;抛栽;生育特点;产量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304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1995~1996年以常规手栽后季稻为对照,研究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的生育及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栽后生长快,无缓苗期,分蘖发生多,叶面积指数生长初期小于对照,抽穗后则超过对照,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快,整个生育期间始终大于对照。产量构成中,虽每穗粒数少于对照,但单位面积成穗数则多于对照,实收产量稍低于对照,两者差异不显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基本苗以60×104/hm2产量最高,达7476.0×104kg/hm2。这一植稻方式是长江下游地区实行麦-玉米-稻三熟制的重要技术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三熟制晚稻塑盘育苗抛植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J].
刘建 .
农业技术经济, 1996, (04) :59-61
[2]   水稻肥床塑盘旱育稀抛技术 [J].
秦进华 ;
倪玲 .
中国稻米, 1996, (02) :13-14
[3]   我国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J].
金千瑜 .
中国稻米, 1996, (01) :10-13
[4]  
实用水稻栽培[M]. 农业出版社 , [日]松岛省三,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