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源·库关系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傅兆麟
刘东华
机构
[1]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生物系
[2]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生物系 安徽淮北
[3] 安徽淮北华中农业大学农学院
[4] 湖北武汉
关键词
小麦; 源、库、流; 产量调控;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5.08.154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阐述了小麦植株的源、库理论;讨论了源、库、流之间相关效应及源、库、流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小麦源、库、流协调发展理论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及实现小麦高产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477 / 147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氮素施用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康国章 ;
王永华 ;
郭天财 ;
朱云集 .
作物学报, 2003, (01) :82-86
[2]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施氮对穗花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J].
朱云集 ;
崔金梅 ;
王晨阳 ;
郭天财 ;
夏国军 ;
刘万代 ;
王永华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1) :1325-1329
[3]   超高产基因型小麦冠层叶片生理特性及与有关产量性状的关系 [J].
傅兆麟 ;
孙其信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2) :16-20
[4]   不同小麦品种库源特征的研究(英文) [J].
周卫文 ;
张国平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999, (05) :18-23
[5]   温麦6号生育规律及其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J].
朱云集 ;
崔金梅 ;
郭天财 ;
王晨阳 ;
张三坤 ;
李九星 ;
王永华 .
作物学报, 1998, (06) :947-951
[6]   黄淮冬麦区小麦超高产的几个问题探讨 [J].
傅兆麟 ;
李洪琴 .
麦类作物学报, 1998, (06) :51-54
[7]   不同生育时期施氮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和粒重的影响 [J].
岳寿松 ;
于振文 ;
余松烈 ;
许玉敏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2) :43-47
[8]   作物源─库关系研究的现状 [J].
屠乃美,官春云 .
作物研究, 1995, (02) :44-49
[9]   小麦开花后源库关系分析 [J].
郭文善 ;
封超年 ;
严六零 ;
彭永欣 ;
朱新开 ;
宗爱国 .
作物学报, 1995, (03) :334-340
[10]  
小麦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开花后源的调节效应[J]. 郭文善,彭永欣,严六零,封超年.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