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劳动视阈下的新型全球产业分工

被引:4
作者
杜曙光 [1 ]
郭铁民 [2 ]
机构
[1]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现代科学劳动; 产业分工; 脑力劳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2 [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现代科学劳动视阈出发,对传统三次产业组合的纵向结构进行合并、糅合并横向切断,分成两个产业,即脑力劳动为主产业与体力劳动为主产业。现代科学劳动视阈下生产要素的不均质分布,促成了脑力劳动为主产业与体力劳动为主产业的全球分工,该分工体系本质上是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按照核心技术、高端产品的研发、营销服务、品牌运作等与加工、成熟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制造的分工系统。中国东部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培育、创生自己的稀缺要素,提升要素禀赋,从而改变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利益分配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论无边界企业
    李海舰
    原磊
    [J].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4) : 94 - 102
  • [2] 现代科学劳动探索
    陈征
    [J]. 经济学家, 2004, (02) : 4 - 11
  • [3]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问题初探
    黄顺基
    [J]. 齐鲁学刊, 1998, (02) : 37 - 44
  •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M].李建平;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 [5] 国家竞争优势.[M].(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
  • [6] 资本论.[M].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
  •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
  •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