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米·巴巴阈限空间思想刍议

被引:28
作者
王微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霍米·巴巴; 阈限空间; 阈限性; 他者; 身份话语;
D O I
10.16077/j.cnki.issn1001-1757.2016.02.020
中图分类号
I0 [文学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1 ;
摘要
霍米·巴巴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第三空间是一种阈限空间,是具有临界性和阈限性特质的、包容张力和外延的新的思维模式和理论范式。这种阈限空间是力图摆脱二元对立并寻求确立新的身份构建与话语权力的临界的他者空间,这一他者是囿于本民族内的"他者",亦是他民族内的"他者",被双方双向视为"异类",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介于民族内与他民族之间的双重他者抵制策略,这种非正面对抗式的模式和策略不仅削弱了殖民者的话语权威与殖民权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介于之间的文学话语发声景观。矛盾性、混杂性,模拟和文化翻译是阈限空间主要的解构与阐释策略,其理论指向为文学理论中的文化断裂弥合和他者身份话语建构,前景为多元文化视阈交融中的阈限空间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和少数人化——霍米·巴巴访谈录 [J].
生安锋 .
外国文学, 2002, (06) :56-61
[2]  
全球化与纠结.[M].张颂仁; 陈光兴; 高士明; 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3]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M].生安锋;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M].谢纳;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  
新英汉词典.[M].高永伟; 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6]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汪民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7]  
仪式过程.[M].黄剑波;柳博赟译;维克多·特纳(VictorTurner)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  
跨国资本时代的后殖民批评.[M].(美)阿里夫·德里克著;王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