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在中学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有效干预模式及其效果评价.对象 本调查于1998年在深圳市选取10所中学的初一、高一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998年及1999年调查人数分别为3942名和3944名.方法 采用无记名的问卷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预防HIV/AIDS基本知识、态度、及其它相关危险行为等.干预措施包括参与式教学(如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初中以健康教育课为主,高中以讲座等为主,并结合音像媒体、专题讨论、板报等方式进行干预.教育重点是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对艾滋病患者的正确态度、如何预防艾滋病及如何抵御同伴压力等.结果1.知识:干预后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干预前的初一男生:7.47提高到10.21(满分为15);初一女生:从7.17提高到10.21高一男生:10.30提高到11.09(满分为15);高一女生:从9.58提高到10.55;2.态度:对待HIV/AIDS患者采取正向态度率明显提高,男生由1998年的22.6%上升到1999年34.9%;女生由1998年的24.4%上升到1999年41.5%;3.行为:同学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来源来获取有关知识.4.没有进行干预的危险行为,如不遵守交通规则、去不安全的地方游泳等,项目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此项干预研究显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校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2.参与式教学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