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下到线上: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

被引:10
作者
李慧娟 [1 ]
李彦 [2 ,3 ]
机构
[1]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2] 昌吉学院
[3]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时空分区; 生活节律; 媒介融合; 时间带;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5.10.002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的巩固,城市居民的生活网络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线下空间与线上空间的分化更加明显。根据吉登斯的时空分区概念,在不同的时空区域中,人们会形成相应的例行化社会活动与社会行为。本文旨在从量化研究的角度,通过一系列评测指标,对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及相关假设进行分析和论证,探索人们在两个空间中的日常生活结构变化与社会行为规律。研究发现:在线下空间,人们在家务活动和传统媒体接触时间持续减少,而休闲活动以及社交活动时间持续增加,呈现出克莱·舍基提到的"认知盈余"现象;而在线上空间,基于不同的活动项目和时间带的区域化例行行为模式也已形成,可以概括为快波、慢波和中波节律三种。全天候情景下,夜间闲暇时段为移动互联网接触的最高峰和黄金时间带。我们的社会时空结构更多元、更多变、更具流动性,社会时空关系也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分离与重组。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3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社会学中的时空概念与类型范畴——评吉登斯的时空概念与类型 [J].
夏玉珍 ;
姜利标 .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 (03) :129-132
[2]   吉登斯时空观的现代意义 [J].
向德平 ;
章娟 .
哲学动态, 2003, (08) :29-31
[3]   国民生活时间分配指标体系研究 [J].
王琪延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0, (05) :45-50
[4]  
社会时间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汪天文著, 2004
[5]  
网络社会的崛起[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 2001
[6]  
社会的构成[M]. 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1998
[7]  
Interaction with mass media: The importance of rhythm and tempo[J] . Robert P. Snow.Communication Quarterly . 1987 (3)
[8]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Castells,M. Wiley Blackwell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