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玉米雄性不育的遗传
被引:3
作者
:
陈连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种子公司松花江分公司哈尔滨
陈连文
机构
:
[1]
黑龙江省种子公司松花江分公司哈尔滨
来源
:
遗传
|
1981年
/ 03期
关键词
:
不育系;
基因理论;
雄性不育;
败育;
恢复株率;
玉米;
育性表现;
恢保关系;
恢复基因;
杂交种;
杂交品种;
细胞核基因;
杂交组合;
杂种组合;
D O I
:
10.16288/j.yczz.1981.03.014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植物雄性不育基因理论,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美国学者希尔斯提出来的。三十多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发展这一理论。近些年,不少研究者发现了一些新的雄性不育遗传现象。这些新的雄性不育遗传现象,如果仅仅用希尔斯的基因理论,那是无法解释的。因此,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为了推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玉米遗传育种学.[M].《玉米遗传育种学》编写组 编.科学出版社.1979,
[2]
普通遗传学.[M].方宗熙著;.科学出版社.1978,
[3]
作物雄性不育性育种原理和方法.[M].秦太辰 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4]
植物遗传育种学.[M].华北农业大学等 编.科学出版社.1976,
←
1
→
共 4 条
[1]
玉米遗传育种学.[M].《玉米遗传育种学》编写组 编.科学出版社.1979,
[2]
普通遗传学.[M].方宗熙著;.科学出版社.1978,
[3]
作物雄性不育性育种原理和方法.[M].秦太辰 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4]
植物遗传育种学.[M].华北农业大学等 编.科学出版社.197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