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造山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70
作者
赵生贵
机构
[1] 甘肃省地质矿产局
关键词
祁连造山带,断陷带,陆间裂谷,构造演化,始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祁连造山带的范围及构造单元经重新厘定和划分,其南界扩展至昆中断裂;解体了走廊过渡带;扩大了中祁连,相应缩小了南祁连范围;新划出乌兰大坂—拉脊山和柴达木周缘南北链状断陷带;确定北祁连属于柴达木—中祁连地块与阿拉善地块间的陆间裂谷。并运用断块学说对其多旋回构造演化作了分析,本区始生代—古生代属于塔里木—中朝地块南部大陆边缘断陷—焊接造山作用体制。中新生代,在古亚洲构造域、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品”字型动力体系作用下(尤以前二者为主),转化为陆内浅层断(拗)陷—逆掩叠覆造山作用体制。应力作用方式从早到晚由顺时针直扭向旋扭转化。二者既有继承又有新生。挽近时期,在印度地块挤压动力体制下卷入青藏高原陆内汇聚作用,产生大幅度断块隆升、盆地沉陷,造就了现今高原盆岭景观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19+21-3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航磁所反映的祁连褶皱系区域构造及基底性质[J]. 李占奎.甘肃地质. 1990(00)
  • [2] 根据区域物探资料探讨甘肃祁连山东段深部构造轮廓[J]. 王惠联.甘肃地质. 1987(00)
  • [3] 中祁连山西段元古界的叠层石研究[J]. 钱家骐,宫保军,窦尚仁,赵文杰.甘肃地质. 1986(00)
  • [4] 板块构造与多旋迴构造运动
    李春昱
    [J]. 地质学报, 1979, (04) : 305 - 315
  • [5] 祁连山古蛇绿岩带的地质构造意义
    肖序常
    陈国铭
    朱志直
    [J]. 地质学报, 1978, (04) : 281 - 295+338
  • [6] “断块”与 “板块”
    张文佑
    叶洪
    钟嘉猷
    [J]. 中国科学, 1978, (02) : 195 - 211+248
  • [7] 我国西部祁连山区的古海洋地壳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王荃
    刘雪亚
    [J]. 地质科学, 1976, (01) : 42 - 55
  • [8] 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及其演化[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张国伟等著, 1988
  • [9] 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M]. 科学出版社 , 张义佑 著, 1986
  • [10]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