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式与富集机制
被引:49
作者
:
蔡进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蔡进功
[
1
]
包于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包于进
[
2
]
杨守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守业
[
1
]
王行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行信
[
2
]
范代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范代读
[
1
]
徐金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金鲤
[
2
]
王爱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爱萍
[
1
]
机构
: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来源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
2007年
/ 02期
关键词
:
黏土矿物;
可溶有机质;
有机黏土复合体;
有机质富集机制;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
0709 ;
081803 ;
摘要
:
运用多学科的、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有机质赋存形式与富集机制的差异性.黏土粒级的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粒级,说明黏土矿物对富集有机质具重要作用;其中氯仿沥青A含量增加尤为显著,表明黏土矿物富集的主要是可溶有机质.热重(TG)和差热分析(DTA)结果显示,有机质富集和赋存形式具明显的多样性,除在黏土粒级中主要富集可溶有机质外,在其他粒级中见大量的生物碎屑和无定形有机质的存在,在DTA曲线上表现为多个放热峰的出现.泥岩样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DTA分析.在XRD曲线上黏土矿物层间距随温度变化,DTA曲线上的有机质放热峰也随温度变化.在350℃附近黏土矿物层间距与有机质放热峰的变化具有一致性,且极其稳定,这是有机质进入黏土矿物层间形成有机黏土复合体的显著特征.由此可见,有机质与黏土矿物结合并不完全是简单的表面吸附,部分有机质进入到黏土矿物的层间,形成非常稳定的有机质黏土复合体.有机质在沉积物和泥岩中的保存形式和富集机制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和通量,以及评价有机质的生烃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34 / 24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J].
戴民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戴民汉
;
翟惟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翟惟东
;
鲁中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鲁中明
;
蔡平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蔡平河
;
蔡卫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蔡卫君
;
洪华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洪华生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1)
:120
-130
[2]
HDTMA+柱撑蒙脱石层间有机离子的排布模式及演化
[J].
朱建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朱建喜
;
何宏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何宏平
;
郭九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郭九皋
;
杨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杨丹
;
谢先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谢先德
.
科学通报,
2003,
(03)
:302
-306
[3]
土壤结合态腐殖质分组测定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傅积平
.
土壤通报,
1983,
(02)
:36
-37
[4]
陈泮勤主编.地球系统碳循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
黄第藩等著.中国未成熟石油成因机制和成藏条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
1
→
共 5 条
[1]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J].
戴民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戴民汉
;
翟惟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翟惟东
;
鲁中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鲁中明
;
蔡平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蔡平河
;
蔡卫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蔡卫君
;
洪华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洪华生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1)
:120
-130
[2]
HDTMA+柱撑蒙脱石层间有机离子的排布模式及演化
[J].
朱建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朱建喜
;
何宏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何宏平
;
郭九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郭九皋
;
杨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杨丹
;
谢先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谢先德
.
科学通报,
2003,
(03)
:302
-306
[3]
土壤结合态腐殖质分组测定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傅积平
.
土壤通报,
1983,
(02)
:36
-37
[4]
陈泮勤主编.地球系统碳循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
黄第藩等著.中国未成熟石油成因机制和成藏条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