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的文化分析

被引:18
作者
朱新卓 [1 ]
刘焕然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2] 湖北工程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教育; 隐性辍学; 阶层文化; 文化冲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属于外延式发展,解决了办学条件和显性辍学问题,但无法解决大量存在的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问题。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发现其根源在于:学生和家长在"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主动放弃教育,现代城市文明的吸引使农村学生疏离农村向往城市,这导致了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的主动性;学校主流文化与农村学生携带的劳工文化、乡村文化之间的冲突从内部增加了农村学生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难度和产生厌学情绪的可能性,这导致了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的被动性。消除农村学生隐性辍学需要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在全社会和学校教育过程中建立各阶层文化、城乡文化之间平等、共生的关系,基于农村学生原初的直接经验,重建学校文化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教师的阶层文化与教育的文化再生产——西方学者论阶层文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J].
朱新卓 ;
王欧 .
教育研究, 2014, 35 (12) :133-142
[2]   教育公平与教师责任:《科尔曼报告》的启示——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庞雪玲教授访谈 [J].
王艳玲 .
全球教育展望, 2013, 42 (04) :3-9
[3]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J].
邬志辉 .
教育研究, 2008, (03) :31-33
[4]  
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与政治社会化:一项基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D].熊易寒.复旦大学.2008,
[5]  
Class;Codes and Control vol.1:Theoretical Studies towards a Sociology of Language..Bernstein;B;.Routledge&Kegan Paul.,
[6]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M].(美) 吉鲁;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  
全球化与文化资本.[M].薛晓源;曹荣湘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