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负荷预测的自适应对称调和遗传算法ANN耦合模型

被引:2
作者
万星
周建中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关键词
对称调和;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电力负荷; 预测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715 [电力系统规划];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遗传算法存在求解精度与收敛速度间的矛盾,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对称调和遗传新算法.该算法中交叉率(crossover rate)和变异率(mutation rate)随着染色体(chromosome)的适应度函数值(fitness value)动态改变,同时在产生子代(child)新种群(group)的过程中来源不是单一的父代(parent)种群,而是由三部分组成,即父代种群中的最优个体直接进入子代种群、通过选择交叉操作产生部分新的个体、投放部分特殊个体.建立了新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的电力负荷预测耦合模型,并以四川电网负荷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自适应对称调和遗传算法的耦合模型避免了网络寻优的盲目性,达到了最优的拟合效果,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精度和速度,为区域电力负荷预测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开辟了建立电力负荷中长期预测模型的新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一种基于对称调和的遗传算法 [J].
任红民 ;
吴庆标 ;
毕惟红 ;
不详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05, (05) :24-26+87
[2]   自由曲面之间最短距离的一种新的改进遗传算法 [J].
任红民 ;
毕惟红 ;
吴庆标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23) :62-64
[3]   三峡梯级日优化算法及应用 [J].
吴晓黎 ;
张勇传 ;
权先璋 .
华中电力, 2004, (01) :1-3+7
[4]   改进的遗传算法 [J].
肖伟 ;
全惠云 ;
史滋福 ;
不详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04, (04) :53-55
[5]   用改进遗传算法求取曲面间最小距离 [J].
席光 ;
蔡永林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2, (03) :209-213
[6]   神经网的遗传学习算法 [J].
陈明,王春华,郭禾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994, (Z5) :68-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