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气候植被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20
作者
赵东升 [1 ]
李双成 [2 ]
吴绍洪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植被; 模型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气候植被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模型研究是气候植被研究的重要手段。青藏高原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特点,形成了气候与植被独特的适应机制,为许多通用气候植被模型所不能反映,加之所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相对较少,决定其为植被气候研究的重要实验场地。本文回顾了气候植被模型发展的相关历程,评述了每类模型的特点及其不足。从植被格局研究和植被生产力研究两个方面,对青藏高原的气候植被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模型研究是气候植被研究的重要手段,而青藏高原的研究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同时对青藏高原气候植被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数据精度、模型的适宜性和结果验证等进行了讨论。认为今后青藏高原气候植被模型研究的重点应是进一步明晰气候植被的关键过程,立足高原环境特点开发有高原特色的气候植被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青藏高原主要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 [J].
周才平 ;
欧阳华 ;
王勤学 ;
渡边正孝 ;
孙青强 .
地理学报, 2004, (01) :74-79
[2]   BIOME系列模型:主要原理与应用 [J].
倪健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4) :481-488
[3]   1982~1999年青藏高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3) :373-380
[4]   青藏高原大气-植被相互作用的模拟试验 Ⅱ.植被叶面积指数和净初级生产力 [J].
吕建华 ;
季劲钧 .
大气科学, 2002, (02) :255-262
[5]   气候变化对中国植被可能影响的模拟 [J].
赵茂盛 ;
Ronald P.Neilson ;
延晓冬 ;
董文杰 .
地理学报, 2002, (01) :28-38
[6]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孙睿 ;
朱启疆 .
遥感学报, 2001, (01) :58-61+83
[7]   青藏高原几个主要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生理效应 [J].
刘志民 ;
杨甲定 ;
刘新民 .
中国沙漠, 2000, (03) :78-82
[8]   全球变化与气候-植被分类研究和展望 [J].
周广胜 ;
王玉辉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24) :2587-2593
[9]   青藏高原自然植被总生物量的估算与净初级生产量的潜在分布 [J].
罗天祥 ;
李文华 ;
冷允法 ;
岳燕珍 .
地理研究, 1998, (04) :2-9
[10]   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研究 [J].
郑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36-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