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性质、研发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19
作者
孙晓华
王昀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企业性质; 研发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10.19525/j.issn1008-407x.2014.01.007
中图分类号
F404.3 [劳动生产率];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企业性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为基础,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就企业性质通过研发效率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内资企业性质降低了研发投资效率,从而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中国有企业的阻碍作用最为明显;外商投资企业性质则有利于发挥研发投资的功能,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来自轻重工业分组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中企业性质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轻工业国有和私营企业性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不显著,而重工业企业与总体样本的结果较为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R&D影响下的工业行业技术效率部门差异研究——基于大中型工业企业37个行业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 [J].
冯锋 ;
李慧敏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4) :1-6
[2]   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 [J].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12, 47 (03) :15-27
[3]   内资企业实现技术赶超了吗?——来自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 [J].
魏伟 ;
杨勇 ;
张建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28 (09) :19-33+74
[4]   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两类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比较 [J].
赵建英 .
经济问题, 2010, (08) :41-44
[5]   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 [J].
李春顶 .
世界经济, 2010, 33 (07) :64-81
[6]   产权结构、技术差距与R&D收益率 [J].
朱克朋 .
当代经济管理, 2010, 32 (04) :15-20
[7]   解析中国创新能力的不平等:基于回归的分解方法 [J].
万广华 ;
范蓓蕾 ;
陆铭 .
世界经济, 2010, 33 (02) :3-14
[8]   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 [J].
袁堂军 .
经济研究, 2009, 44 (06) :52-64
[9]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10]  
Evaluating impacts of institutional reforms on port efficiency changes: Ownership, corporate structure,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s of world container ports[J] . SangHyun Cheon,David E. Dowall,Dong-Wook Song.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 20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