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错那-拿日雍错地堑的第四纪正断层作用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12
作者
吴中海 [1 ]
张永双 [1 ]
胡道功 [1 ]
赵希涛 [2 ]
叶培盛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西藏; 错那-拿日雍错; 第四纪; 正断层; 近南北向裂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青藏高原内部的近东西向伸展变形在藏南地区形成了一系列近南北向裂谷带,对其中最东端的错那-沃卡裂谷带南段错那-拿日雍错地堑调查结果表明,它是第四纪活动明显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控制该盆地发育的主边界断裂带是近南北走向、倾向东侧和长80~110km左右的盆地西缘正断层,是区域内N90°92°E方向伸展变形的产物。断裂活动速率的多种估算结果表明,该断裂带百万年时间尺度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介于0.2~0.9mm/a之间;MIS 8和MIS 6以来的断裂平均活动速率的合理估计值是0.6±0.2mm/a;但末次冰期盛冰阶以来的断裂平均活动速率明显增加,介于1.0~2.1mm/a之间,合理的估计值为1.3±0.3mm/a,末次冰盛期以来断裂垂直活动速率的增加极可能是该断裂带进入地震丛集期的反映。该地堑近于严格的南北走向及其与当雄-羊八井地堑相似的活动强度,指示了下地壳物质侧向流动所产生的纵向拉张作用最有利于该区近南北向裂谷带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4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青藏铁路唐古拉山—拉萨段全新世控震断裂研究 [J].
吴中海 ;
吴珍汉 ;
胡道功 ;
赵希涛 ;
叶培盛 ;
江万 .
地质通报, 2006, (12) :1387-1401
[2]   西藏当雄—羊八井盆地的第四纪地质与断裂活动研究 [J].
吴中海 ;
赵希涛 ;
吴珍汉 ;
江万 ;
胡道功 .
地质力学学报, 2006, (03) :305-316
[3]   西藏安多-错那湖地堑的第四纪地质、断裂活动及其运动学特征分析 [J].
吴中海 ;
赵希涛 ;
吴珍汉 ;
胡道功 ;
马志邦 ;
叶培盛 ;
江万 .
第四纪研究, 2005, (04) :490-502
[4]   青藏高原中部温泉盆地西缘的晚新生代正断层作用 [J].
吴中海 ;
叶培盛 ;
刘琦胜 ;
吴珍汉 ;
胡道功 ;
赵希涛 ;
周春景 .
地震地质, 2004, (04) :658-675
[5]   西藏纳木错及邻区全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地质记录 [J].
吴中海 ;
赵希涛 ;
吴珍汉 ;
武晓春 ;
周春景 ;
严富华 ;
朱大岗 .
冰川冻土, 2004, (03) :275-283
[6]   古里雅冰芯中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记录研究 [J].
姚檀栋 ;
施雅风 ;
秦大河 ;
焦克勤 ;
杨志红 ;
田立德 ;
L.G.Thompson ;
E.Mosley-Thompso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5) :447-452
[7]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J].
钟大赉 ;
丁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289-295
[8]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J].
李吉均 ;
文世宣 ;
张青松 ;
王富葆 ;
郑本兴 ;
李炳元 .
中国科学, 1979, (06) :608-616
[9]  
西藏第四纪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3
[10]  
Rates of late Quaternary normal faulting in central Tibet from U-series dating of pedogenic carbonate in displaced fluvial gravel deposits[J] . Peter M Blisniuk,Warren D Sharp.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