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不同构造带成岩作用比较

被引:5
作者
周锋德 [1 ]
姚光庆 [1 ]
魏忠元 [2 ]
赵志魁 [3 ]
江涛 [3 ]
苗洪波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岔路河断陷; 次生孔隙; 成岩作用;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有机质热演化指标,结合黏土矿物分布规律对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不同构造带储层的成岩阶段进行了划分。在黏土矿物分布、地层水分布规律及成岩阶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薄片和扫描电镜及压汞孔隙分析手段,对岔路河断陷储层成岩作用的类型、分布规律与构造、沉积微相、黏土矿物和地层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南往北相应的成岩阶段深度变浅,梁家构造带、万昌构造带和波太凹陷存在3个次生孔隙带,孤店斜坡带均存在2个次生孔隙带,新安堡凹陷不明显;次生孔隙的形成受有机酸、不整合界面处的地表水淋滤及深部碱性作用控制;不同构造带不同微相内压实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关系 [J].
贾倩 ;
赵彦超 ;
方度 ;
苗红波 .
地质科技情报, 2008, (02) :63-67
[2]   成岩作用的热力学分析及应用实例 [J].
张文涛 ;
关平 ;
熊金玉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09) :1209-1215
[3]   鸳鸯沟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微相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J].
高建军 ;
孟元林 ;
张靖 ;
肖丽华 ;
周玥 ;
王粤川 ;
殷秀兰 .
地学前缘, 2005, (02) :60-60
[4]   水介质的化学性质和流动方式对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 [J].
袁静 ;
赵澄林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60-63+4
[5]   碎屑储集岩成岩演化过程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以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地区为例 [J].
王琪 ;
史基安 ;
薛莲花 ;
陈国俊 .
沉积学报, 1999, (04) :87-93
[6]  
中国天然气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戴金星, 1992
[7]  
Fluid flow evolution in petroleum reservoirs with a complex diagenetic history: An example from Veracruz, Mexico[J] .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 2006 (1)
[8]  
Organic-inorganic interactions and sandstone diagenesis .2 Surdam,RC,Crossey,LJ,Hagen,ES,Heasler,HP. Am Assoc Petrol Geol Bull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