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注入微生物产生“马鞍型”存活曲线的可能作用机制

被引:113
作者
宋道军
姚建铭
邵春林
余增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肥230031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微生物; 存活剂量关系; 生物学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37 [微生物生物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1 ;
摘要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N+注入耐辐射异常微球菌(D.radiodurans)和大肠杆菌(E.coli)的存活与注入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的存活曲线随着N+注入剂量的增加均呈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马鞍型”变化,完全不同于紫外线和γ射线辐射下的“肩形”(D.radiodurans)和“直线形”(E.coli)。本文根据已有的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理论对这现象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三种辐射源对耐辐射微球菌作用机理的比较研究 [J].
宋道军 ;
余增亮 .
生物物理学报, 1998, (01) :185-188
[2]   低能离子辐照的刺激效应模型 [J].
邵春林,余增亮 .
核技术, 1996, (06) :321-325
[3]   离子注入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作物诱变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J].
王立秋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4) :95+9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