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理的耦合:精准识别的基层实践逻辑与案例分析——以江西省X县实践为例

被引:7
作者
余梦洁 [1 ,2 ]
丁东洋 [1 ]
机构
[1]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南昌大学江西扶贫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精准识别; 相对贫困; 政策执行偏离; 情与理的耦合; 差序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其在运行过程中也衍生出了各种形态,致使精准识别机制在基层执行中的瞄准偏离,即基层干部对政策的变通执行。文章通过政策制度嵌入到农村社会的角度研究精准识别瞄准偏离的原因。[方法]基于江西省X县的实地调研,采用Logistics二元回归模型分析政策变通执行的影响因素。[结果]60岁以上老人数量、家庭人口数量、医疗费用支出、是否因病因灾致贫以及家中是否有残疾与基层干部对政策的变通执行具有相关性,且相对贫困家庭中年迈老人数量越多、医疗费用支出越高,基层干部将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可能性越大。[结论]基层干部对政策的变通执行也反映了国家行政秩序受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差序格局影响而产生的"情"与"理"的耦合现象。由此该文提出需进一步完善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式以及鼓励地方政府创新精准识别和资金使用机制,以期更好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37 / 24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 汪三贵,郭子豪.党政视野. 2016 (07)
[2]   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 [J].
莫光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02) :73-77+94
[3]   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J].
王介勇 ;
陈玉福 ;
严茂超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3) :289-295
[4]   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研究——黔西南州案例研究 [J].
王小林 .
当代农村财经, 2016, (03) :5-9
[5]   精准扶贫:单维瞄准向多维瞄准的嬗变——兼析湘西州十八洞村扶贫调查 [J].
吴雄周 ;
丁建军 .
湖南社会科学, 2015, (06) :162-166
[6]   西南连片特困区的农村扶贫模式创新与思考 [J].
荣莉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 (05) :110-114
[7]   农户多维贫困及致贫机理研究——以甘肃省840份农户为例 [J].
崔治文 ;
徐芳 ;
李昊源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03) :91-97
[8]   基于生活水平维度的县级贫困度量研究——以武陵片区北部为例 [J].
孙林 ;
王艳慧 ;
王强 ;
钱乐毅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02) :102-110
[9]   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 [J].
邓维杰 .
农村经济, 2014, (06) :78-81
[10]   错位分配:当前农村低保的实践状况 [J].
耿羽 .
人口与发展, 2012, 18 (01) :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