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西部第三纪盆地陆相层序与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6
作者
付国民
苏建平
李永军
石京平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与旱区研究所
[3] 长安大学
关键词
陆相层序; 沉积体系; 运移模式; 成藏类型;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2.02.01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陆相层序地层概念模型 ,研究柴达木第三纪盆地层序格架中油气分布规律 ,探讨各层序中不同体系域中沉积体系的配置关系、生储盖组合、油气聚集模式、圈闭类型及分布。认为第 构造层序中的最大湖泛体系域最具生油潜力 ;高位湖退体系域为最有利的储集层 ;上超体系域成藏类型丰富 ,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初步总结出陆相层序中自生自储、下生上储、侧向运移、垂向运移四种油气运移聚集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层序格架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J].
瞿辉 ;
赵文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5) :40-43+18
[2]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李永军 ;
付国民 ;
阎海卿 ;
冯备战 ;
仲新 ;
李注苍 ;
谢学奎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0, (03) :11-18
[3]   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体系域与油气藏成藏类型 [J].
胡受权 ;
颜其彬 ;
张永贵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1) :33-37+4+12
[4]   柴达木侏罗系的构造层序及前陆盆地演化 [J].
夏文臣 ;
张宁 ;
袁晓萍 ;
孟科 ;
张兵山 ;
彭晓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3) :3-10+25
[5]   松辽盆地南部上侏罗一下白垩统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J].
杨长清 .
石油实验地质, 1995, (04) :334-342
[6]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方法与前景 [J].
薛良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5) :8-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