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半干旱区柠条植物篱水分再分配格局研究
被引:7
作者:
党汉瑾
[1
]
党宏忠
[2
]
王玉魁
[1
]
周泽福
[2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柠条;
植物篱;
土壤水分;
水分再分配;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14.06.006
中图分类号:
S793.3 [柠条(中间锦鸡儿)];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26年生柠条植物篱不同部位(带间、带前、带内、带后)土壤水分的2年监测,对比分析了柠条植物篱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及其动态,探讨了柠条植物篱对降水的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带状柠条植物篱内不同部位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有明显的不同,其中,带内部位土壤密度(0.99 g·cm-3)、非毛管孔隙度(8.77%)、毛管持水量(58.89%)等均优于带间、带前、带后,土壤更为疏松,透水保水性能更良,而带前更加黏性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部位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逐层降低的趋势,依次为0~20 cm(25.51%±2.28%)>40~60 cm(12.96%±1.34%)>60~80 cm(10.03%±0.59%)>80~100 cm(9.16%±0.81%)>100~120 cm(8.76%±1.00%),但越接近表层,带前、带内部位土壤水分含量的优势更明显。根据对土壤水分的有序聚类分析,将柠条植物篱土壤层次划分为弱利用层、利用层和调节层3层,其中,带内的土壤水分利用层(20~120 cm)大于带前、带后(20~60 cm)和带间(40~60 cm),与柠条对土壤水分的主要利用层次相一致,带内的土壤水分调节层在120 cm以下,较带间(80 cm以下)和带前、带后(60 cm以下)均深,反映了带状植物篱带前、带内土壤含水率提高而带后表层土壤含水率降低的分异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745 / 75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