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不同杂交技术对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陈新民
李学渊
陈孝
孟繁华
崔淑兰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4]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杂交技术;
产生单倍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首次在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方法中应用改良垂直穗轴剪颖剪药授粉技术和不去雄授粉技术,并与常规去雄授粉技术进行比较。其结果:平均胚产生频率常规去雄授粉技术为29.9%,改良垂直穗轴剪颖剪药授粉技术为21.4%,不去雄授粉技术为17.2%。3种杂交技术之间植株产生频率十分接近,分别是81.0%、81.8%和78.9%。尽管统计分析表明3种杂交技术间胚产生频率存在着显著差异,但是改良垂直剪颖剪药技术工序少,操作简便,速度快,工效高,应是首先推荐使用的技术。4个小麦品种的胚产生频率在18.5%~29.1%间(平均22.6%),存在着显著差异。植株产生频率在74.4%~87.2%之间,平均为80.6%。
引用
收藏
页码:743 / 746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