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南岚山头榴辉岩的变质作用演化PTt轨迹及地质意义

被引:16
作者
张希道
王式洸
刘建文
张华锋
宋万千
栾元滇
机构
[1] 山东地质调查研究院
[2]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榴辉岩;变质作用;岩相学;矿物化学;PTt轨迹;折返;鲁东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4 [区域变质作用及岩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岚山头含柯石英榴辉岩呈透镜状块体产于晚元古代含霓石花岗质片麻岩中。榴辉岩的典型矿物平衡共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前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M1);(2)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M2);(3)第一退变质阶段(M3);(4)第二退变质阶段(M4)。M2阶段典型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蓝晶石。其石榴石中Pyr组分17.9%~31.7%,绿辉石中Jd组分29.1%~52.8%。各阶段的变质温压条件是:M1阶段P≤1.56GPa,T=700℃;M2阶段P>2.74~2.95GPa,T=722℃~981℃;M3阶段P=1.34~1.54GPa,T=568℃~589℃;M4阶段P=0.61~1.04GPa,T=469℃。M2变质阶段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613.3Ma±30.4Ma,M4阶段的多硅白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313.49Ma。据上述资料可重塑一个较完整的顺时针PTt轨迹的变质作用演化。退变质作用的两个阶段反映榴辉岩折返可分为两个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0+42-47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