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与效益分析

被引:84
作者
章家恩
陆敬雄
张光辉
骆世明
陆敬雄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
[2] 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鸭稻共作; 生态农业; 功能; 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鸭子和水稻可以较好地全天候地同生共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平均每公顷大约300-375只鸭子。利用鸭子的野性和杂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防除病、虫、草害,提高土壤肥力,因而可代替人耕耙田、施肥、施药等,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投入;鸭群的活动可刺激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利用这种模式可以生产出有机食品或绿色稻米,其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高。鸭稻共作系统的每公顷净收入比常规稻作系统要高出808.5元。若按绿色食品价格高出同类商品市场价格的20%计算,则鸭稻共作系统每公顷比常规稻作系统大约多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M].杨京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 [2] 生态农业中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利用.[M].卞有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 [3] 中国稻田生态系统.[M].徐琪等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