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淡化意识形态”思潮

被引:38
作者
王习胜 [1 ,2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2]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师范大学)
关键词
淡化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化; 泛意识形态化; 思想政治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当前蔓延的"淡化意识形态"思潮是"意识形态终结论"和"非意识形态化"主张的表征,是对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潮的呼应和"泛意识形态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是对现实不良问题的不满和回避。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淡化意识形态"思潮不仅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党性,更要凝练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力,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剖析"淡化意识形态"思潮的意识形态本质,纠正和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中"泛意识形态化"的失误,关注当代中国的国情和世情,着力提高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度和认同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2+160 +1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胡锦涛; 著.人民出版社.2011,
  • [2] 意识形态新论.[M].童世骏; 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3]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李辽宁;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 [4] 知识分子的鸦片.[M].(法)雷蒙·阿隆(RaymondAron)著;吕一民;顾杭译;.译林出版社.2005,
  • [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郑永廷等著;.人民出版社.2002,
  • [6] 意识形态的终结.[M].(美)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著;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 [7]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德)卡尔·曼海姆(KarlMannheim)著;黎鸣;李书崇译;.商务印书馆.2000,
  • [8] 超越左与右.[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李惠斌;杨雪冬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 [9]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M].郑永廷等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 [10] 历史与阶级意识.[M].(匈)卢卡奇(Lukacs;Georgy)著;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