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武汉城市圈产业体系构建——推动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

被引:14
作者
冯碧梅 [1 ,2 ]
刘传江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2]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武汉城市圈; 产业体系; 低碳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体系构建,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城市圈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价值链,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的途径。在文中,通过湖北近20年来的能源消耗情况计算出碳排放量,据此发现城市圈碳轨迹,并提出构建产业体系的策略。武汉城市圈近中期应该把提高能效和碳生产率作为核心,不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努力减少CO2的排放的增长率,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因此,城市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低碳经济,工业结构升级调整任务迫切。同时,进行有利于碳减排交易的机制体制创新;进行有利于EET(能源环保)产业发展的机制创新;进行有利于推动EMC(能源合同管理)模式的机制体制创新;进行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机制体制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我国生态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比较研究——关于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考量 [J].
韩雪梅 ;
刘欢欢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7 (03) :118-125
[2]   产业集群合理有序发展需要地方政府有所作为 [J].
陈柳钦 .
现代乡镇, 2009, (03) :18-25
[3]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J].
辛章平 ;
张银太 .
城市发展研究, 2008, (04) :98-102
[4]   中国地区差距及其纠偏: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视角 [J].
刘志彪 ;
张少军 .
学术月刊, 2008, (05) :49-55
[5]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6]  
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 王雪娜.北京林业大学 2006
[7]   A Shapley decomposi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without residuals [J].
Albrecht, J ;
Francois, D ;
Schoors, K .
ENERGY POLICY, 2002, 30 (09) :72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