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研究——以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为例

被引:60
作者
欧小军
机构
[1] 惠州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一流湾区; 高水平大学; 集群; 粤港澳大湾区; 高等教育; 一流大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大世界一流大湾区以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空间载体,通过一大批高水平大学集群的强力支撑,构建了较完备的创新体系,打造成了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集群地,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扎堆"聚集现象。纽约大湾区有世界顶尖级大学的"常春藤盟校"集群、湾区周边的"新常春藤"大学集群、湾区及周边"小常春藤"大学集群、州立市立大学组成的公立大学集群以及著名私立大学集群等;旧金山大湾区有世界一流大学集群、国内顶尖级大学集群、大湾区周边的世界一流大学集群、国内著名大学集群以及区域内著名大学集群;东京大湾区有超级国际化大学集群、牵引国际化人才大学集群以及位于东京湾区的高水平大学集群等。世界三大湾区"扎堆"而形成的高水平大学集群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重要标志,借助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形成的关系网络资本,进而形成由高水平大学群体、创业企业群体等多个高度相关的群体融合在一起的创业生态系统是世界一流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的趋势。研究表明,世界三大一流湾区的大学集群具有临近聚集性、文化植根性、抱团创新性、结构生态性、创新创业性等特性。世界一流湾区大学集群在结构、组织和功能上存在一定协同互补和制约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辐射、扩散、对流的功能。世界三大一流湾区大学集群的空间联系和与空间传递具有共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三大湾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集群发展模式,即纽约湾区形成了"多中心+轴线"式大学集群发展模式;旧金山湾区形成了多中心互补式大学集群发展模式;东京湾区形成了"中心+边陲"式大学集群发展模式。结合世界三大一流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的概况、特点与模式,我国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一流湾区的战略目标,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高水平大学集群高地;优化大学集群治理结构,建构世界一流湾区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理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基于知识链—专业连—产业链的创新集群。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10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城市群新论.[M].姚士谋.科学出版社.2016,
[2]  
文化根植性与产业集群发展.[M].魏江.科学出版社.2014,
[3]  
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城市互动机制研究.[M].郄海霞;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  
大学之用.[M].(美) 克尔;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M].陈厚丰; 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6]  
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美)伯顿·克拉克(BurtonR.Clark)主编;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  
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M].(美)亨利·埃兹科维茨(HenryEtzkowitz);(荷)劳埃特·雷德斯多夫(L.A.Leydesdorff)编;夏道源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8]  
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英]阿什比(E·Ashby) 著;滕大春;滕大生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9]  
THE AMERICAN COLLEGE TOWN *.[J].BLAKE GUMPRECHT.Geographical Review.2003, 1
[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black urban communities: The clash of two cultures [J].
Rowley L.L. .
The Urban Review, 2000, 32 (1) :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