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心肌挫伤早期血栓前状态的实验研究

被引:20
作者
蔡建辉
刘维永
易定华
罗新林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心胸外科
[2] 第四军医大学空医系生物力学教研室
关键词
心肌挫伤,血栓前状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42 [挤压伤、震荡伤、冲击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心肌挫伤早期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及其变化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妥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兔分级心肌挫伤模型,对重度心肌挫伤新西兰兔伤后(或伪撞击后)240分钟内血液流变学,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动态变化和病理学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1)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于伤后30分钟明显升高,伤后240分钟仍维持在高于正常水平(P<0.05);(2)t-PA活性在伤后30分钟下降,而PAI活性则上升,但改变均不明显.伤后120分钟,t-PA活性明显下降,而PAI活性明显上升.伤后240分钟,上述变化更明显;(3)病理学改变符合重度心肌挫伤表现,并发现冠脉内皮损伤.结论:重度心肌挫伤早期存在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可能是重度心肌挫伤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撞击参数对原发性心脏破裂伤的影响 [J].
蔡建辉 ;
易定华 ;
刘维永 ;
罗新林 ;
梁继河 ;
何扬举 .
中华创伤杂志, 1995, (02) :17-19+82
[2]   血栓前状态的实验诊断进展 [J].
王淑娟 .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5, (02) :108-110
[3]  
血液流变学[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包承鑫,朱明娟编,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