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和谐与政府职责

被引:2
作者
蓝寿荣 [1 ,2 ,3 ]
机构
[1] 武汉纺织大学
[2] 华中科技大学
[3] 武汉大学
关键词
劳资纠纷; 调解制度; 集体协商; 企业守则; 行政干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591 [劳动争议处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依据我国劳资纠纷的现状,提出纠纷解决有赖于政府的政策调控、立法规制和行政干预,需要构建以调解为主体、内部协商和外部解决为两翼的劳资纠纷解决体系。文章还具体指出,需要建立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的独立的调解机构,提高行政机关在调解中的公信力,完善由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企业和工会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和谐社会与仲裁制度 [J].
蓝寿荣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 (05) :6-10
[2]   化解纠纷 稳定关系——专家谈发挥调解解决劳动争议的作用 [J].
刘文华 ;
刘林瑞 ;
王敏 ;
刘鸿志 ;
陈特 ;
王文珍 ;
李晓 .
中国劳动, 2009, (04) :6-11
[3]   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特点及变化趋势分析 [J].
刘文华 ;
江峰 .
中国劳动, 2009, (03) :18-20
[4]   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 [J].
董保华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8, (02) :148-155
[5]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劳动关系:冲突与协调 [J].
王瑾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 (01) :22-27
[7]   国外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及其启示 [J].
刘诚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6, (06) :108-112
[8]   澳大利亚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及其启示 [J].
马强 .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 (04) :78-80
[9]   “劳资自治”——德国劳动关系调整的独特机制 [J].
关山 .
优越生活, 1997, (07) :14-15
[10]  
藉工资集体协商改善劳资关系[N]. 余南平.文汇报. 2007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