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范颖
马骥
陶淑春
王家辉
任映
机构
[1] 辽宁中医学院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沈阳
[3] 沈阳
[4] 北京
关键词
紫癜颗粒; ITP模型; 血小板;
D O I
10.19378/j.issn.1003-9783.2004.03.004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观察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数量与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血小板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1(抗GPⅢ3a)、CD61(抗GPⅡb)。结果注射抗血小板血清(APS)后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同时CD41、CD61也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紫癜颗粒大剂量组与醋酸泼尼松组均能显著提升血小板计数;紫癜颗粒大剂量组可使CD41、CD61恢复正常水平。结论ITP存在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及功能的异常;中药复方紫癜颗粒可明显提高外周血小板数量,还可恢复血小板聚集功能,且远期疗效优于醋酸泼尼松。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 [J].
富琦 ;
范颖 ;
王家辉 ;
张洪钧 ;
孟素萍 ;
陈信义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02) :30-32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脏CD5+和CD5-B细胞共同参与血小板自身抗体的产生 [J].
吕宝君 ;
侯明 ;
芦璐 ;
石艳 ;
何庆泗 ;
马道新 ;
张茂宏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2, (09) :11-13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辨证及方药研究 [J].
富琦 ;
范颖 ;
王家辉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2, (09) :81-83
[4]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概况 [J].
应平平 .
湖南中医杂志, 2001, (03) :56-57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血小板相关抗体、膜糖蛋白表达的关系 [J].
张君丽 ;
俞康 ;
沈志坚 ;
胡晓霞 ;
王光汉 .
浙江临床医学, 2000, (01) :12-13+11
[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杨宇飞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5, (03) :43-45
[7]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的建立 [J].
杨宇飞,周霭祥,麻柔 .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4, (03) :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