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条
2006年8月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海陆风特征及三维结构分析
被引:26
作者:
盛春岩
[1
]
王建林
[2
]
刁秀广
[1
]
机构:
[1] 山东省气象台
[2] 青岛市气象局
来源:
关键词:
国际帆船赛;
海陆风特征;
三维结构;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7.04.017
中图分类号:
P732.1 [海上气象基本要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06年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2006年8月9~31日)的观测资料,对赛场附近的海陆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激光雷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海风的三维结构,结果发现:(1)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海陆风发生的频率非常高;陆风时间一般在03:00~09:00时;在副高控制下,赛场全天风速较弱,一般在2.5 m.s-1以下,风向也不集中,陆风多为东北北方向,海风的方向则以东-东南风为主。海风形成的时间较迟,而副高边缘的海陆风较明显,海风形成时间相对较早。海风形成后,风速一般在3~4 m.s-1,为一天中风速最大的时段;风向也较集中,陆风以北-西北北风向为主,海风以东南风为主;(2)海陆风消亡时,风速往往迅速减小,海陆风越强,风速减小得越厉害。(3)海陆温差不是决定海风强弱的唯一因子。(4)海风在垂直方向一般比较浅薄,多在300 m以下。发展强盛的海风垂直高度可达1.5 km左右,向内陆推进100 km左右。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产品却可以较好地反映赛场附近海风风向的转变和垂直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609 / 614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