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草地土壤质量演变

被引:16
作者
潘成忠
上官周平
刘国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水土保持; 退耕草地; 因子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的主要功能为依据,选取12个代表性土壤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析取控制土壤质量的公共因子,分析退耕草地土壤质量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退耕草地土壤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土壤腐殖质因子、水土保持因子和力学因子。永久草地和退耕20a荒坡草地的表层(0~10cm)土壤质量最佳,且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降低。农地40~50cm和0~10cm土层土壤质量最差,但其成因不同,前者主要是腐殖质条件差引起的,而后者主要在于较差的水土保持和力学性能。与农地相比,草地坡面的土壤质量和水土保持性能均显著增强,且荒坡草地的水土保持性能和0~10cm土层土壤质量均随退耕年限的延长而提高。退耕年限(3a)相同的荒坡草地土壤质量显著优于人工草地,但在水土保持性能上前者显著差于后者,这表明人工营造牧草植被不失为控制该区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90 / 6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北川河流域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研究 [J].
胡建忠 ;
张伟华 ;
李文忠 ;
郑佳丽 ;
张春霞 .
土壤学报, 2004, (06) :854-863
[2]   阿拉善荒漠草地恢复初期植被与土壤环境的变化 [J].
傅华 ;
陈亚明 ;
周志宇 ;
爱东 ;
周志刚 .
中国沙漠, 2003, (06) :58-61
[3]   发展与创新现代土壤科学 [J].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2003, (03) :321-327
[4]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与土壤抗冲性形成过程──Ⅲ.植被恢复对土壤腐殖质物质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J]. 刘国彬.水土保持研究. 1997(S1)
[5]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与土壤抗冲性形成过程──Ⅱ.植被恢复不同阶段土壤抗冲性特征[J]. 刘国彬.水土保持研究. 1997(S1)
[6]   现代土壤学与农业持续发展 [J].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1996, (01) :1-12
[7]   利用土壤入渗速率和土壤抗剪力确定土壤侵蚀等级 [J].
潘剑君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5, (02) :93-96
[8]   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研究 [J].
王佑民,郭培才,高维森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4, (04) :11-16
[9]   西北黄土地区土壤腐殖物质的研究 [J].
李香兰 ;
刘玉民 .
土壤学报, 1989, (03) :298-304
[10]  
中国水土保持[M]. 科学出版社 , 唐克丽等编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