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保护自然生态与资源的民间规约及其形成机制——以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民间规约为例

被引:13
作者
古开弼
机构
[1] 广州市农业局
关键词
自然生态与资源; 民间规约; 形成机制;
D O I
10.13931/j.cnki.bjfuss.2005.01.008
中图分类号
D92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该文以南方少数民族的民间规约为例,阐述了我国历代各民族保护自然生态与资源的民间规约的主要内容及形成机制。我国历代民间都有一定的由血缘、地缘、业缘等关系产生的个人对家族、个人对社会、个人对同业等的道德强制和约束,这就是我国历代各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通过原始宗教仪规和民俗文化活动广泛流传,逐步积淀为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信念、伦理和公德观念,进而整合和演化为种种成文或不成文的禁规和处罚手段,在世俗层面上表现为对其社会成员的压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调适民族习惯法,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J].
龙春松 .
广西民族研究, 2002, (02) :58-61
[2]   傣族历史上的原始宗教及其与法律的关系 [J].
耿明 .
云南社会科学, 1999, (03) :76-81
[3]   侗族民间防偷惩盗习俗初探 [J].
杨进铨 .
广西民族研究, 1994, (02) :106-110
[4]  
畲族与瑶苗比较研究[M].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吴永章著, 2002
[5]  
高原藏族生态文化[M]. 甘肃民族出版社 , 南文渊著, 2002
[6]  
民族发展与社会变迁[M]. 民族出版社 , 赵嘉文, 2001
[7]  
羌族习惯法[M]. 重庆出版社 , 俞荣根主编, 2000
[8]  
布依族文化研究[M]. 贵州人民出版社 , 韦启光等著, 1999
[9]  
中国苗族风情[M]. 贵州民族出版社 , 潘光华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