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植物系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界面过程与自修复——以多氯联苯为例

被引:7
作者
骆永明 [1 ,2 ]
涂晨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根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多氯联苯; 生物有效性; 降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92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土壤-植物系统是地球陆地表层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亚系统,对保障粮食安全与人体健康发挥着关键作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土壤环境中难降解、长残留的毒害污染物。这类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组分、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着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的界面过程,导致其或者生物有效性的降低和毒性的下降,或者快速降解,进而减少在食物链中传递的风险,达到自然条件下土壤污染净化,实现自修复。以多氯联苯为例,综述了农田土壤-植物系统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组分界面过程、根际界面过程和植物体微界面过程研究进展,提出了发挥土壤-植物系统降解净化作用,实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自修复的新思路。参30。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Influence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 and Rhizobium on Phytoremediation by Alfalfa of an Agricultural Soil Contaminated with Weathered PCBs: A Field Study[J] . Ying Teng,Yongming Luo,Xianghui Sun,Chen Tu,Li Xu,Wuxing Liu,Zhengao Li,Peter Christi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 . 2010 (5)
[12]   Potential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PCB-)contaminated soil [J].
Zeeb, Barbara A. ;
Amphlett, Jane S. ;
Rutter, Allison ;
Reimer, Kenneth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 2006, 8 (03) :199-221
[13]  
Biodegrad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by Rhizobia: A Novel Finding[J] . Mona Damaj,Darakhshan Ahmad.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 1996 (3)
[14]  
污染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的紫花苜蓿-根瘤菌联合修复及其机理 .2 孙向辉.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2010
[1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根际修复及其研究方法 [J].
邢维芹 ;
骆永明 ;
李立平 ;
刘世亮 ;
丁克强 .
土壤, 2004, (03) :258-263
[16]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微界面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朱永官 .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2) :205-210
[17]   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J].
毕新慧 ;
储少岗 ;
徐晓白 .
中国环境科学, 2001, (03) :93-97
[18]   强化植物修复的螯合诱导技术及其环境风险 [J].
骆永明 .
土壤, 2000, (02) :57-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