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栅格数据的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

被引:100
作者
郝慧梅
任志远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地形; 地被; 气候适宜度; 水资源; 陕西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 [城市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人居环境中的自然基础和生态背景,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人类发展水平与社会进步。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格局,对于界定主体功能区、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与流动,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法,基于陕西省96个气象站点1966-2005年气象数据、1990-2007年逐月NDVI和LandsatTM影像、1:25万DEM、2000年陕西省人口详查数据、2006人口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以100m×100m栅格单元构建并直观展现了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各区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陕西省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8.55~88.97之间;从西北向东南、从山地、高原向平原、河谷人居自然适宜程度递增。一般适宜区面积最广,占陕西省总面积的63.28%;比较适宜地区居次,占26.11%;临界适宜区占10.26%;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0.35%。陕西省总人口的68.92%分布在占全省面积26.46%的高度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地表水资源和地形起伏度是引起省内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异的主要因子。实证分析表明该测评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陕西省人居的自然生态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498 / 50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GIS的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J].
封志明 ;
唐焰 ;
杨艳昭 ;
张丹 .
地理学报, 2008, 63 (12) :1327-1336
[2]   基于栅格尺度的中国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 [J].
唐焰 ;
封志明 ;
杨艳昭 .
资源科学, 2008, (05) :648-653
[3]   济南市人居环境现状评价 [J].
刘兆德 ;
陈涛 ;
林伟鹏 ;
阎迪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 (01) :59-60
[4]   基于栅格数据的小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J].
虞春隆 ;
周若祁 .
华中建筑, 2008, (01) :4-7
[5]   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J].
封志明 ;
唐焰 ;
杨艳昭 ;
张丹 .
地理学报, 2007, (10) :1073-1082
[6]   DEM及数字地形分析中尺度问题研究综述 [J].
汤国安 ;
刘学军 ;
房亮 ;
罗明良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6, (12) :1059-1066
[7]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学途径——以陕北枣子沟小流域为例 [J].
于汉学 ;
周若祁 ;
刘临安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189-193+209
[8]   自然·水·人 [J].
陈家琦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6) :689-693
[9]   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 [J].
吴良镛 .
规划师 , 2001, (06) :5-8
[10]   致力于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 [J].
吴良镛 .
北京规划建设, 2001, (05)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