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多样性的遗传基础

被引:9
作者
罗静
杨君兴
张亚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室!昆明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染色体特征; 遗传基础; 多样性丧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3 [动物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501 ;
摘要
鱼类的多样性正伴随着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危机而日益受到关注。对鱼类多样性的阐释也逐渐成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机会垂青于有所准备的基因组”。目前的研究表明 ,基因组的可塑性 (plasticity)成为物种分化、形态演化以及适应环境改变等的遗传基础。本文侧重于染色体水平 ,即鱼类染色体数目变化极大、染色体倍型多态、鱼类性别决定系统的多态和超数染色体 (B染色体 )的存在提示鱼类基因组的可塑性很强 ;同时鱼类在基因组中存在基因簇的倍增复制以及鱼类形态相关的基因簇的复制等表明了分子水平鱼类基因组的可塑性特征。由于基因组的可塑性 ,鱼类的多倍化和物种间的自然杂交渐渗较易发生 ,从而对鱼类物种起源、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作出了贡献。上述现象均清楚地表明了鱼类多样性与其遗传基础易变性之间的关系。而在另外一方面 ,基因组的可塑性提示这很可能是鱼类多样性迅速丧失的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鲫鱼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J].
罗静 ;
张亚平 ;
朱春玲 ;
肖武汉 .
遗传学报, 1999, (01) :28-36
[2]   云南鱼类多样性和面临的危机 [J].
陈银瑞 ;
杨君兴 ;
李再云 .
生物多样性, 1998, (04) :32-37
[3]   静水压休克诱导水晶彩鲫三倍体和四倍体的细胞学机理初探 [J].
桂建芳,肖武汉,梁绍昌,蒋一 .
水生生物学报, 1995, (01) :49-55
[4]   洱海高背鲫鱼的染色体组型 [J].
王蕊芳 ;
施立明 ;
贺维顺 .
动物学研究, 1989, (02) :169-170+177
[5]   不同地理区域鲫鱼染色体银染核仁组织者的比较研究 [J].
王蕊芳 ;
施立明 ;
贺维顺 .
动物学研究, 1988, (02) :165-169+208
[6]   中国鲤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Ⅵ.50亚科3种四倍体鱼和鲤亚科1种四倍体鱼的核型 [J].
桂建芳 ;
李渝成 ;
李康 ;
洪云汉 ;
周暾 .
遗传学报, 1985, (04) :302-308+331
[7]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una species of the genus Thunnus (Scombridae: Teleostei): Inconsistent implications from morphology,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genomes [J].
Chow, S ;
Kishino, H .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1995, 41 (06) :741-748
[8]   GERM LINE-RESTRICTED, HIGHLY REPEATED DNA-SEQUENCES AND THEIR CHROMOSOMAL LOCALIZATION IN A JAPANESE HAGFISH (EPTATRETUS-OKINOSEANUS) [J].
KUBOTA, S ;
KUROO, M ;
MIZUNO, S ;
KOHNO, S .
CHROMOSOMA, 1993, 102 (03) :163-173
[9]  
保护生物学.[M].蒋志刚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0]  
鱼类分类学.[M].孟庆闻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