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自噬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石秋艳
刘冰
张春阳
范亚霞
孙原
杨斌
机构
[1]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自噬;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BECLIN 1; LC3-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1 [短暂性脑缺血];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后不同间隔时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自噬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30),缺血预处理组再按缺血预处理后不同间隔时间分为1 d、3 d、5d 3个亚组,每组10只。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I、LC3-II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中自噬和溶酶体的激活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Sham组比较,I/R组及IPC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P<0.01),IPC组症状评分低于I/R组(P<0.05)。(2)脑梗死体积:与Sham组比较,I/R组及IPC组均有不同程度梗死灶(P<0.01);IPC组脑梗死灶体积明显低于I/R组(P<0.01),3 d亚组梗死体积少于1 d、5 d亚组(P<0.0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Sham组比较,I/R组及IPC组BECLIN 1及LC3-II阳性表达增多(P<0.01),IPC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I/R组(P<0.01),IPC 3 d亚组阳性表达低于1 d、5 d亚组(P<0.01)。(4)脑组织超微病理形态改变:Sham组细胞正常;I/R组及IPC组可见数量不等、处于不同时期的自噬体和或自噬溶酶体,线粒体肿胀,膜破裂,可见空泡,各级溶酶体显著增多,可见变形次级溶酶体,高尔基体分裂;IPC组自噬体及各级溶酶体数量较I/R组减少,各IPC亚组间自噬体及各级溶酶体数量无可见变化。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自噬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3 d优于1 d、5 d。
引用
收藏
页码:721 / 723+727 +7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刘树峰 ;
尹文 ;
虎晓岷 .
疑难病杂志, 2013, 12 (02) :126-128+167
[2]   自噬标志性分子LC3B在大鼠全脑缺血复灌损伤中海马CA1区的表达及意义 [J].
曾斌 ;
王静文 ;
张玉琳 ;
任典寰 ;
应志国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2, 30 (06) :667-669
[3]  
PC1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中自噬与凋亡现象 [J]. 董琳,童煜,毛萌.&nbsp&nbsp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18)
[4]   参元丹含药血清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及其微管相关蛋白及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J].
张蕾 ;
刘卫红 ;
解欣然 ;
林燕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4 (08) :109-113
[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后caspase-1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 [J].
胡跃强 ;
唐农 ;
董少龙 ;
毕方方 ;
祝美珍 ;
胡玉英 ;
陈炜 .
广东医学, 2012, 33 (06) :739-741
[6]   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心肌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过表达 [J].
肖健 ;
何斌 ;
朱晓燕 ;
张宇峰 ;
康波 ;
王志农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2 (07) :776-778
[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 [J].
田军彪 ;
赵见文 ;
张颜伟 ;
王志勇 ;
高长玉 .
疑难病杂志, 2011, 10 (06) :477-479
[8]  
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表达及其作用 [J]. 苏方,张培,姜治伟,彭德清,高璐滢,刘书琴,钱令波,叶治国,夏强.&nbsp&nbsp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