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灸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68
作者
高希言
机构
[1] 河南中医学院
关键词
透灸法; 艾条灸; 艾箱灸; 艾炷灸;
D O I
10.16367/j.issn.1003-5028.2007.09.018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透灸法是指通过艾灸使灸感透达深部组织的施灸方法。灸感表现:当艾灸灸到一定程度时,灸感从施灸的部位向机体深部组织或施灸的远端传导;或在施灸部位出现肌肉的跳动、动;或灸后局部有舒适感、痛感、沉感、痒感、红色斑块,甚至全身汗出等,灸至局部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时,为最佳灸量和效果。观察发现,施灸量与疗效关系密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4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不同灸治时程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 [J].
张英 .
中国针灸 , 2000, (10) :37-38+4
[2]   灸感与灸治 [J].
肖元春 ;
方亮 ;
不详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99, (11) :32-33
[3]   不同灸治时程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张英 .
中国针灸, 1998, (08) :40-42
[4]   不同灸质、灸量、灸法刺激家兔“足三里”穴对胃电活动的影响 [J].
刘农虞 ;
张蕊 ;
张京英 ;
赵玫 ;
马骋 ;
杨兆民 .
针刺研究, 1997, (03) :173-175
[5]   不同质和量的灸刺激“足三里”对利血平化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J].
刘农虞 ;
杨兆民 ;
张京英 ;
张蕊 ;
卞慧敏 .
针刺研究, 1995, (01) :48-53
[6]   不同灸法、灸量对家兔全血组胺含量的影响及其意义 [J].
张京英,刘农虞,杨兆民,张蕊 ;
不详 .
中国针灸 , 1994, (06) :27-29+59
[7]  
刺法灸法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陆寿康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