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小麦梭条花叶病已成为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地区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病害,选用抗病品种是综合防治该病害的一项关键措施。1986年我们在筛选、推广抗病品种的同时,首次发现由于小麦梭条花叶病致病力不同而导致了地区间品种抗病性的差异。为进一步证实这一现象的存在,我们采用病土和人工机械接种试验方法,连续多年测定了省内外20多个地区毒源的200多个小麦品种,结果如下:经对毒源与品种的互作反应分析,筛选出一批对不同致病力有明显“鉴别”能力的品种。研究结果还表明,WSSM致病力分化较为复杂,不同地区的毒源致病力几乎亦不相同。鉴于某些品种对不同毒源表现为高抗(无症)和高感两种极为明显的反应(图1),以及参试品种的抗性水平、显症时差和症状,将参试毒源分为A、B、C、D 4种类型。A型:多数品种(68%)不显症状,高感品种所占比例小(8%),病株轻度黄化;B型:不显症状品种比例最小(24%),但在发病品种中,多数(58%)发病轻,表现抗(耐)病;C型:不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