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铜矿床类型、特征、分布及形成条件

被引:12
作者
曾乔松
陈广浩
王核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自然铜矿床; 成因类型; 形成机理; 生物有机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近年来的找矿进展显示,我国至少存在2种以上成因类型的自然铜矿床(矿化带):火山-沉积碎屑岩型和陆相砂页岩型等,其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缘和新疆天山地区。以湘西九曲湾(麻阳)铜矿和滇东北沿河铜矿为例,结合国外典型自然铜矿床(矿化带),分析了自然铜的成矿学特征及形成条件。通过对比分析沉积砂岩铜矿(硫化物)与自然铜矿的成矿学特征,认为自然铜成矿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孔隙度丰富而适宜的储矿岩石;②水-岩反应中有利于含铜岩石的萃取和运移的浅成低温热液(卤水);③贫硫富生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还原障壁带。研究显示,自然铜形成于碱性贫硫的还原环境中,生物有机质对自然铜的成矿起重要作用,相对封闭的成矿环境、独特的流体性质对自然铜起保护作用。我国南方的自然铜矿床一般显示出层控、浅成低温及生物有机质参与成矿等特点。最后探讨了自然铜矿床在我国的找矿勘探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滇-黔地球化学边界似基韦诺(Keweenaw)型铜矿床的发现[J]. 朱炳泉,胡耀国,张正伟,常向阳.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2)
[2]   大陆溢流玄武岩成矿体系与基韦诺(Keweenaw)型铜矿床 [J].
朱炳泉 .
地质地球化学, 2003, (02) :1-8
[3]   新疆东天山地区首次发现自然铜矿化带 [J].
董连慧 ;
胡建卫 ;
刘拓 ;
屈迅 ;
桑少杰 ;
崔彬 ;
和志军 ;
白光宇 .
矿床地质, 2003, (02) :217-217
[4]   贵州威宁地区玄武岩铜矿地质特征 [J].
罗孝桓 ;
刘巽锋 ;
汪玉琼 ;
廖震文 .
贵州地质, 2002, (04) :215-220
[5]   滇—黔边境鲁甸沿河铜矿床的发现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找矿新思路 [J].
朱炳泉 ;
常向阳 ;
胡耀国 ;
张正伟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6) :912-917
[6]   会泽水槽子铜矿床及成因探讨 [J].
王利东 .
云南地质, 2002, (03) :293-299
[7]   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机理新探索 [J].
郑大中 ;
郑若锋 .
四川地质学报, 2002, (02) :72-81
[8]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成矿机理研究[J]. 陈根文,夏斌,吴延之,涂光炽,喻亨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S1)
[9]   湖南麻阳铜矿成矿机制探讨 [J].
HUANG ManxiangInstitute of Ge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9, (01) :42-49
[10]   砂岩铜矿床的分形分析与资源远景预测 [J].
谭凯旋 .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1999, (01) :8-12